背景:
阅读新闻

印象锦里:惬意慢生活 天上人间活色生香

[日期:2010-05-27] 来源:世航商旅  作者: [字体: ]

8,印象锦里:惬意慢生活 天上人间活色生香,成都,锦里,美食,客栈,摄影,图片,攻略

  “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
  摘自《一寸金 成都》北宋词人 柳永
  最近几年,曾在不同的季节里到过成都多次,几乎每一次都会抽空去逛逛锦里。或早春、或仲夏、或深秋、或初冬,四季更迭,光阴荏苒。身处日新月异变化中的成都,惊叹千多年前诗文中所描述的古都场景却依然鲜活地再现于这条街道上。
  锦里位于成都市中,紧临著名的武侯祠。三百多米长的街道为统一的仿古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素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置身其中,你可以轻易地追古抚今,体味浓缩后的蜀都韵味。想游锦里,时间可长可短,十分灵活。
  走马观花:一小时逛锦里
  据说早在秦汉时期,该街道就已存在。到了西蜀更是成为重要的商业街之一。它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重新修整后现建筑以明清风格为显著特征,并融入了川西的民风、民俗,近年的品牌建设更突出了以三国故事为背景的文化外延。古老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之下,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很快就成为感受当地文化的必到之地。
  锦里的街道并不象许多大城市里的商业街那样一贯到底,平铺直叙。从结构上说,锦里说它是街,倒不如说是一座狭长的大院子。如果你是从武侯祠的正门出来,远远地便可以看到由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所书的“锦里”二字高高地悬挂在那里。左右的一副对联“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州乐古今”,更是点睛地道出了锦里的历史及今人对其贡献的肯定。厚重的两扇街门时常是半开半掩,吊足了访客想要去到其中一探究竟的胃口。进得街来,两侧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果然使人仿佛一下子回到数百年前。寻古风步入百米,便可见一座拱桥,桥两侧栽种着翠竹,桥下清流中是无数尾锦鲤游弋其中。再往前是一个小广场,道分左右,而正对广场的是整个古街的中心 – 古戏台。有趣的是戏台被高高建在空中,下面形成一个走廊,街道穿中而过。有演出时,想看戏的人可以聚拢在广场上观看;想逛街的人则可从戏台下轻松穿过,各得其所,互不影响。这一设计称为双赢的解决方案似乎也不为过吧。
  继续前行,还是同样规整的仿古建筑群,只是茶楼酒肆明显较前半条街多起来了。过了一个叫“汉肆”的牌坊,古街似乎到了尽头。且慢,街道在此却向左打了个折转,通向一条相对较窄的街道。这条小街更是布满了小吃摊档,在成都你可以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小吃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同样味美价廉。拿着选中的美食边走边吃,通过一个月亮门,眼前豁然开朗,却原来又回到了古戏台前的小广场。至此算是完成了对锦里整条街道的探访。
  锦里总长虽仅有数百米,但却规划设计精巧,建筑景观十分紧凑。按此线路,即便你时间十分有限,也可以较从容地经历一遍蜀国文化的熏陶。整个过程中,你可以品尝几样小吃、逛上几家土特产店并采购打包,间歇中还可以把自己的身影与若干标志性的建筑放到一起合影留念。
  慢板生活:半日泡在锦里
  有了大半天时间做保证,观看每日都在此上演的世井生活秀是你不可错过的自选项目。推荐几个我以为的经典。
  先听后尝“三大炮”:“三大炮”是一种当地的糯米小吃。说它先声夺人一点也不夸张。一结实的汉子从铁锅里扯出三团做熟的糯米糍粑,分别用力摔到一个铁板上,发出“砰砰砰”三声巨响;糍粑团撞击铁板震得一侧的十几个增强音效用的小铜盏也跟着哗哗直响,但见“炮声”过后,三颗“炮弹”滚入铁板下的簸箕内,浑身粘满豆面后被拣进一个小盘子里,浇上糖浆,撒上熟芝麻,那香甜软糯的“炮弹”马上就会引来游客们的争食。
  除了“三大炮”外,“波丝糖”、“叶儿粑”等小吃的制作也十分独特,堪称是可食用的艺术品制作过程。有兴趣不妨看看。
  一妇不蚕,或受风寒:一句道出蚕丝在旧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纺织大工业化时代的降临,这门古老的手艺几乎将要消声灭迹了。幸好在锦里的蚕丝坊里还有机会看到丝绸是如何由一枚枚蚕茧经一道道纯手工的工序制作出来的。虽然这只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但面对众多游客的围观,作坊内的四、五个蚕娘、织娘熟练操作的技法和有条不紊的工作风格,其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老玩具的街边档:为吸引经过的游客,摊主把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等一些手工玩具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很随意地选出一件,嘴里侃侃而谈的同时,手里已熟悉地摆弄出效果来。其实这些老式的玩具已经很难对现在伴着电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再具有吸引力了。倒是常常有些中年人走到近前,饶有兴志地看着摊主的表演。对于他们,与其说这是些玩具,倒不如说是一种对儿时记忆的载体。
  如果逛累了,那就找个临街的茶馆或咖啡馆坐坐吧。可以边品着香酩,边观察着街上形形色色的过往行人。特别建议重点“打望”一下经过的“粉子” 们。有丽人款款行于古街之上,谁又能说这不是一道靓丽风景呢?
  看看时候不早,离座起身之前千万不要忘记再最后感慨一声,“慢板的成都生活真的是好‘安逸’哟~”。
  活色生香:夜晚融入锦里
  如果有机会晚上来锦里,或有幸就住在锦里内的某个客栈,那才是你游锦里的终极时刻。这时候的它才最真实又最动人。相比白天,夜晚的锦里有两点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是灯,另一个是戏。灯把这里装点得多彩而神秘;而戏却是把徜徉在这里的人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也许在白天你根本不会留意到悬挂在店家门前的灯是个什么样子,而一到夜晚,这些白天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东西却放射出多彩迷人的光,即刻把锦里上上下下用霓虹包裹了起来。在餐馆里,红色、黄色的光把家宴点缀得更加温馨而快乐;在酒吧里,变幻莫测的雷射光则不断地在四周的墙上打出时尚的印迹。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想说明一下这些光线的重要:灯光之于锦里,很象化妆品之于女人,其作用是把白天素面朝天的锦里,在夜晚打扮得分外妖娆。
  而说到戏,则略有不同。因为戏总是有的唱的,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但请记住一点,真正的好戏只有在晚上才会上演。锦里尤其如此。特别是如果能在锦里的古戏台上演一出好戏那才是足够幸运呢。这通常只发生在节日或庆典的特殊日子里。事实上,印象中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似乎还是挺大的。我就赶上过七七节、万圣节、开街周年庆典等大大小小的活动。
  说个印象最深的盂兰盆节(俗称中国的鬼节)的锦里吧。天近黄昏,人群开始在街道上聚集。先是一帮显然是某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化妆成古时的亡灵,无论是秦朝的将军还是满清官宦,都一律画得脸色惨白,鲜红大口,钻在人群中伺机从背后上来吓人。受害者往往先是一惊,而后都会对这种善意的恶做剧报以开心的笑。
  等天色完全暗下来,大家都很自然地聚拢到了古戏台前。中央舞台被射灯照如白昼,广场周围红红的灯笼也早已被点亮。随着一阵紧密的锣鼓点儿,好戏终于开场。身在蜀中,自然上演的是川剧。一般这种情况,曲目都会遵循两个原则:一、应景,既然是鬼节,那曲目基本都跟鬼怪有关;二、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通俗戏,此时的大俗可为大雅。所以即使我根本听不懂演员具体在唱什么,整个演出过程中也没有一个人出来报目,仅从着装和烂熟的剧情也能猜出个所以然来。
  开场戏是“钟魁捉鬼”,演钟魁的演员上来就甩出个高腔,下面立刻掌声雷动。我转身望去,朦胧的灯光下满是盈盈的笑脸。接着一群小鬼鱼贯而出,连唱带打,好不热闹。武戏过去是文戏,白衣女子拉着青衣女子一大段唱得悲悲切切。从服装看,我猜应该是《白蛇传》。其实此时剧情已不再重要,大家聚在一起看戏过节的气氛才是最重要的。压轴演出的当然是川剧的绝活儿 - 变脸。台下应该以四川人居多,也不知道他们都看了多少遍各种变脸,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还是看得异常兴奋。随着变脸演员从口中喷出一团烈火,在人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整场演出达到了高潮。
  大戏刚散,人们就迅速涌向中意的茶楼、酒吧、咖啡馆。很快锦里的整条街就被这些尚处在兴奋中的人群搅得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如果你在成都,不管是有一个晚上,还是半天儿时间,亦或仅仅是一个小时,那都不会影响你来锦里看看,因为这里天天上演着“歌台舞榭上的雅俗同赏,世井繁华下的声色风流……”

在线客服

搜索您想要的特价机票(输入目的地): 标题内容输入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SHO1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机票直通车
在线支付
热门评论